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时间:2022-04-28 14:52:51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 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绶,赵州平棘人。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为儿童时,手不执钱。家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徽之无子,家藏书悉与绶。绶母亦知书,每躬自训教,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年十五,召试中书,真宗爱其文,迁大理评事,听于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复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与父皋同职。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绶奏言:“唐先天中,睿宗为太上皇,五日一受朝,处分军国重务,除三品以下官,决徒刑。宜约先天制度,令群臣对前殿,非军国大事,除拜皆前殿取旨。”书上,忤太后意,改龙图阁学士,出知应天府。太后崩,帝思绶言,召还,将大用,而宰相张士逊沮止之,复加翰林侍读学士。
有诏罢修寺观,而章惠太后以旧宅为道观,谏官、御史言之。帝曰:“此太后奁中物也,谏官、御史欲邀名邪?”绶进曰:“彼岂知太后所为哉,第见兴土木违近诏,即论奏之。且事有疑似,彼犹指为过。或陛下有大阙失,近臣虽不言,然传闻四方,为圣政之累,何可忽也。太祖尝谓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何若动无过举,使无得而言哉?”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后数日,王曾入对,又论奏之。帝曰:“宋绶亦如此言。”时大臣继有论者,卒罢 之。
帝春秋富,天下久无事,绶虑宴乐有渐,乃言:“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臣愿饬励群司,不以承平自怠。”又上:“驭下之道有三: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能守则*不能移,能断则邪不能惑,能密则事不能挠。愿陛下念之!至若深居燕间,声味以调六气,节宣以顺四时,保养圣躬,宗社之休也。”再迁吏部侍郎。
时宰相吕夷简、王曾论议数不同,绶多是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间有所异,政事由此依违不决,于是四人者皆罢。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留侍讲筵。
元昊反,刘平、石元孙败没,帝以手诏赐大臣居外者,询攻守之策。绶画十事以献。复召知枢密院事,迁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时绶母尚在,绶既得疾,不视事,犹起居自力,区处后事。
(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故文章为一时所尚 尚:崇尚
B. 书上,忤太后意 忤:违背
C. 绶虑宴乐有渐 渐:加剧
D. 绶既得疾,不视事 视事:重视工作
5.文中“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一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
B.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
C.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
D. 时太后犹称/制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决事/而仁宗未尝独对群臣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绶性格孝谨清介、聪明机警,少时便手里不拿钱财,家里藏书颇丰,得以博览群书,再加外祖杨徽之的施爱有加,母亲悉心调教,为日后取得功名打下了基础。
B. 对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宋绶直言己见,招惹太后不满,将其改任为龙图阁学士,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后皇帝打算重用他,又被张士逊阻挠。
C. 各位大臣劝谏皇帝重视章惠太后修建道观一事无果,宋绶上谏时便晓皇帝以理,举出“唐太宗为谏官所诋,不以为愧”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D. 因为几位大臣常常政见不一,朝事难以有效解决,宋绶等人被解除朝职,后因为给拿不定主意的皇帝献计,宋绶亲自面见皇帝,后又得以回朝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绶幼聪警,额有奇骨,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5分)
(2)故立防于无事,销变于未萌。事至而应,不亦殆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
青山招不,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8.在诗人的笔下,青山、明月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9.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屈原在《离骚》第二段中所描写的“初服”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诗中的原句写出来。
上衣 ;下衣 。
帽子 ;饰物 , 。
(2)《卫风 氓 》中以水的有际反衬痛苦的无尽,因而不愿与男子白头偕老的句子是: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柳 青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中,三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一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另有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梁启超,以及哈佛大学归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四人中陈寅恪最晚到校,且尚未出名,他一无大部头的著作,二无博士学位。只因梁启超一句,“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没有陈先生三百字有价值。”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便接到了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36岁。
自复旦公学毕业后,陈寅恪从德国到瑞士,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辗转游学13年。离开故国时,他一心向西学,当他重回故土,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游历西方的岁月里,陈寅恪意识到“中学”必须介入世界学术大潮流,否则将无法和“西学”对话,甚至不能解释自我,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37年抗战爆发,陈寅恪短短时间内同时承受了丧父和右眼失明的痛苦。女儿回忆,父亲放弃了右眼视网膜手术,放弃了复明的希望,因为他只想尽快离开沦陷区。
离 开北平前,陈寅恪把他的藏书寄往将要去的长沙,后来他未及等到这些藏书,又随清华大学南迁云南。当书到长沙,就悉数毁于战火。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的基础。藏书被毁,他随身携带的常用书籍,亦在绕道去昆明的路上,大量被盗。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将主要依靠记忆了。
就在这样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完成了两部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四川李庄时,傅斯年为照顾陈寅恪,让邓广铭住他楼下,说陈先生若有事跺地板,你就马上跑去。每次邓广铭跑上楼看,陈寅恪都是躺在床上呻吟,说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说,“我不写完这两稿,我不死。”
1944年12月12日,陈寅恪的唐代三稿中的最后一篇《元白诗笺证稿》完成了。就在这天早上,他起床后痛苦地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他在成都的医院做了眼科手术,手术没有成功。半年后二战结束,牛津大学请他赴伦敦治疗眼疾,数月奔波,他的双目还是没能复明。
57岁的陈寅恪由人搀扶着重回清华园,他已失去学者治学读书第一需要的双眼。没有人可以了解,失明对于陈寅恪是一种怎样的毁灭,因为倔强的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泄漏内心的痛楚。在学生们的记忆里,过去陈寅恪上课讲到深处,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盲后,永远睁大着眼睛讲课,目光如炬。
1953年,病中的陈寅恪收到了学生蒋天枢寄来的长篇弹词《再生缘》,听后大受震动。尚未病愈的他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
当陈寅恪沉浸于新的学术领域时,中国科学院拟请他出任历史研究所二所的所长。他拒绝了。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一文中,起首便是: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这篇广为流传的碑文里,陈寅恪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他坚持的就是实事求是,他将此视作永恒如 日月之光。
1961年8月,阔别12年的挚友吴宓来访。午夜时才到达陈宅的吴宓看到,陈寅恪仍端坐着等待他,他在日记里描述:“寅恪兄双目全不能见物,以杖缓步,面容如昔,发白甚少,眉目成八字形……”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书稿完成于1964年,陈寅恪75岁。 五年后,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岁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流泪。
陈寅恪没有留下遗嘱。
(1)结合原文,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按时间顺序将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展现在读者眼前,评传结合,集中体现了陈寅恪是一个将生命和学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者。
B.文中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其个人不幸,衬托出陈寅恪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对病痛顽强坚韧的意志,突出了其为学问付出一生的主题。
C.陈寅恪主张中国学术“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体现了他以本民族学问为基础的治学宗旨。
D.文中作者多次对双眼的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个学者形象:治学专注,不畏病痛,离别之际对学术与生命充满留恋。
E.病中的陈寅恪亲自撰写《论再生缘》,开始探索明清历史和文化,说明陈寅恪在治学上孜孜以求不畏病痛的勤勉精神,他的生命与学术密不可分。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 3)文章题目是“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请结合全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概述哪几件事写出了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随着我国惩治贪污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我们时常可以在各类媒体报道中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
B.姚明和刘伟早在上海东方篮球队时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可以说是一对志同道合、举案齐眉的好兄弟。
C.亚洲杯预选赛上,中国足球队虽然没能在客场战胜印尼队,但小伙子们的拼搏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客观讲应是余勇可贾。
D.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北平那独特的“秋味”。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徐志摩作为一个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短暂的人生的旅途,既表现出其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流露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
B.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苦发展历程,我省的远程开放教育终于形成了教有特色、学有定法、评有成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C.动用了“超过一个国家的战力”的美韩黄海联合军演刚结束,紧接着“规模超过美韩演习6倍”的美日联合军演又开始登场,这进一步加剧了东亚的紧张局势。
D.在中国,慈善往往被赋予道德的光环,但把慈善提到过高的道德水平,不是慈善文化的先进和成熟,而是幼稚和滞后。以平常心看慈善,是重建中国慈善文化需要确立的心态。
14.假如以“知难行易/知易行难”,针对正方辩词中的某一点为反方写出辩词。不得少于30字。(8分)
正方(知难行易)辩词:“知”是“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我们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反方(知易行难)辩词:

5.C试题分析:解答文言断句题,要在初识文意的 基础上进行。根据文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以及其他特殊标志断句。题中,动词“称”的宾语“制”之后应断句;动词“御”的补语“承明殿”后应断句;“垂帘”作“决”的状语,其宾语“事”后应断句;动词“对”的宾语“群臣也”之后应断句。
6.D7(1)他小时候就非常聪明机警,额头有奇骨,深得外租杨徽之所器重。(得分点:额、为、器各1分,大意2分。)(2)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事情发生了才反应,不也太危险了吗?(得分点:销、萌、殆各1分,大意2分。)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额”即“额头”;“为”表被动;“器”即器重。第(2)句中的“销”通“消”,“消除”之意;“萌”即“萌芽、发生”;“殆”是危险之意。
【参考译文】宋绶,赵州平棘人。宋绶性格孝顺恭谨又清正耿直,言行非常有规律。还是很小的时候,手里从不拿钱。家里藏书有万余卷,亲自校对书籍以正误谬,通晓经史百家。他小时就非常聪明机警,额头有奇骨,深受外祖杨徽之器重。徽之无子,家里的藏书全都给了宋绶。宋绶的母亲也有文化,常常亲自教化,因此文章深受当时崇尚。十五岁的时候,皇帝召来面试中书,真宗喜爱它的文章,升为大理评 事,任其在秘阁读书。大中祥符元年,又在学士院面试,任集贤校理,与他的父亲宋皋职位相同。
当时太后掌权,五天到一次承明殿,垂帘断事,当时仁宗不曾单独面对众臣决事。宋绶上奏说:“唐先天中年,睿宗做太上皇,五天接受一次群臣朝拜,处理国家要务,任命三品以下的官员,裁决刑罚。我们应该遵奉先天旧有制度,让群臣到前殿奏对,除非国家大事,任免官员都到前殿听旨。”奏书呈上,违背了太后的旨意,改任龙图阁学士,后又调出朝廷任职应天府。太后驾崩之后,皇帝深思宋绶所言,召令还朝,将要重用,当时宰相张士逊阻止了这件事,后任翰林侍读学士。
当时有诏令停建各种寺观,章惠太后拟把旧宅改建为道观,谏官和御言这件事。皇帝说:“这是太后的私有财产,谏官、御史想求取好名声吗?”宋绶劝谏说:“他们怎能知道太后的所作所为啊,只是看见大兴土木有违最近的诏令,就上书表述自己的观点。再说事情也有嫌疑之处,他们还能指出过错。如果陛下有大的过错,即使近臣不说,也能传播到各地,而成为圣明政治的拖累,怎么可以忽略呢。太祖曾经说太宗被谏官诋毁,也不认为是羞愧的。哪如举动没有过错,使他们没有 什么可以说的呢?”
郭皇后被废弃,皇帝让宋绶拟制诏令:“应当追求德绩,适合天下母亲的表率形象。”不久就有近臣拉陈氏富人家的女子入宫,宋绶说:“陛下您竟然打算用卑贱的女子居于中宫,这不和以前的诏令相违背吗?”几天以后,王曾入朝奏对,又上奏陈述自己的观点。皇帝说:“宋绶也这么说。”当时大臣相继有论奏的,终于搁止了这件事。
皇帝年轻,天下长时间无事,宋绶忧虑皇帝宴饮欢乐加剧,于是说:“人的内心往往在长久安定的时候变得安闲,那么祸害就会在所忽略的方面滋生出。所以,应该在没有事情的时候就严加防范,在坏事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消除它。事情发生了才反应,不也太危险了吗?我希望在思想言行方面整训百官,不因为太平而懈怠。”又上书说:“统率部下的方法有三:遇事就重视坚守节操,面对机会重要的是立即决断,最初计划应该尽可能严密。能够坚守那么*邪之人也不能改变你的志向,能够决断那么邪恶之徒也不能迷惑你的行为,能够缜密那么凡事也不会阻挠你。希望陛下考虑!至于深居闲暇时,习性爱好是用调理六气的,布散调适是用顺应四时的,调养好贵体,这是国家的福运啊。”连续升迁任吏部侍郎。
当时宰相吕夷简和王曾的观点常常不同,宋绶常常认可夷简的观点,参知政事蔡齐偶有异见,有时政事迟疑不决, 于是四个人都被罢官。宋绶凭着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的身份留在侍讲筵。
无昊反叛,刘平、石元孙或战死或被俘,皇帝把亲自书写的诏令颁赐给未在朝的人,征询作战的策略。宋绶谋划了十件事情献给皇上。于是再次被召任职枢密院事,升任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当时宋绶的母亲还健在,宋绶生病之后,便不再处理政务,生活起居自食其力,自己筹划安排身后之事。
8.青山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1分)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1分)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物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首先从诗歌中找到“青山”“明月”,然后找出描写“青山”“明月”的关键词,修饰性的词语可直接提取,描述性的可以概括即可。例如,“偃蹇”,由注释可知,是写青山的高耸,傲慢的样子,故可概括出来即可。“劝”字,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青山的善解人意;“天高处”修饰明月,写出了明月的高洁,“听读”运用拟人,形象的写出了明月的善解人意。
9.“夜夜”表非只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诗人读《离骚》,(1分)表面上看,是作者对明月相伴的欣慰感,(1分)实则表现诗人被贬时的孤独、忧愤,(1分)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1分)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注释及具体语句分析,“夜夜”“听读”表现了诗人由明月的相伴而欣慰,自然也衬托出了诗人的孤寂;由夜夜诵读《离骚》,可得出诗人像屈原一样爱国的情怀。将以上内容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2)①交代了留学归来却没有学位和著作的陈寅恪如何得以执教清华,并列国学四大导师的原委;②学术大师梁启 超对初出茅庐的陈寅恪的极力推荐,从侧面突出了陈寅恪的卓越才华;③引用名家硕儒的原话,立体展现了陈寅恪一生为学,使形象更为饱满,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每点2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段的作用题目,答题时先交代文段的内容,然后答作用,此段的内容是:突出陈寅恪的学术地位;作用当然是为传主服务,引用是一种手法,效果是真实可信,引用别人的话目的是侧面烘托传主的性格特征,关键是突出什么性格特征要答出,再从结构上答出作用即可。
(3)①不在乎名字读音,更希望人们了解他的学问及其价值。②主张中国学术要吸收外来学说;③在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带病坚持完成两部中古史名著;④《元白诗笺证稿》完成后左眼完全失明;⑤病中口述撰写《论再生缘》;⑥拒绝中国科学院的邀请;⑦双目失明情况下75岁完成《柳如是别传》。(每点一分,答对六点即可得满分)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内容概括的题目,要注意答题的方向“事件”,突出的是“为学术的一生”,答题的区位是“全文”。注意这些从全文进行筛选难度不大,一定要全面,必须的满分。
12.D试题分析:D项中的“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适合该句语境。A项中的“耸人听闻”意思是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同表示真实情况的“骇人听闻”意思不同。此句应改换为后者。B项中的“举案齐眉”形容夫妻间互敬互爱。本题指代对象不对。C项中的“余勇可贾”意思是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来。本题表意不当。
13.C试题分析:A.中途易辙。B.成分残缺,“评有成规”后应加上“的局面”等词语;D.前后不照应,“幼稚”与“滞后”应互换位置。
14.知未必难于行,如果我们沉醉纸上得来的知中,不把行的难度放在首位,就 会像只会纸上谈兵赵括那样,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
【解析】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
做好自己
时光留不住,一切太匆匆。年少不谙事,率性任凭风。而今知孰重,青春已无踪。且惜今宵月,梦里几回同?
身处浮躁之世,要想坚持一点什么真的很难。周遭的人与事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个人似乎都被世俗的鞭子抽赶着往前冲,物化与虚名就像是跑狗场里的电兔子,总在前方诱惑着,大家都在争着向前追逐,尽管彼此都已跑得筋疲力尽,但依然不肯放弃,无法放弃。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除了崇拜成功便没有信仰与信念的社会,一个只看结果而不论过程如何的人群,很多人迷失了自己,迷失了的人与迷失的人群互相裹挟着,争着向前,目标确定内心茫然。
坚持纯净理想与崇高信仰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仿佛在一夜之间发生了蜕变,为了名利,这样那样的“门”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只要能出名能得利,有的为官者耍尽手段,极尽阿谀之本事;有 的为商者缴尽脑汁,极尽坑蒙拐骗之能;有的这样那样的星,不惜拿身体说话……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胸怀,成了当政者说给百姓听的空话;顾客就是上帝,为你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是商家诱骗天真消费者的习惯用语;灿烂的群星身后,谁也免不了有那么点那些事……爱情离开物质便无从附丽,成功离开钻营便痴心妄想,单纯和诚实成了不懂社会的傻冒。那些坚持理想,信仰光明的力量正在消失,很多人忙于这样那样的应付、应酬之中,忙得身心疲惫,忙得忘记自我。
前几日看《星光大道》节目,一位的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说到:“一个人要想成功,须坚持“四份”,即:天分、勤奋、缘分、本分。”我很欣赏这句话,也非常敬重这位老艺术家。在他看来,这“四份”很重要,尤其要坚持做好“本分”的自己。我个人理解为:即保持内心的纯洁、真诚,坚持用勤奋的方式将个人所具有的天分极尽开发和利用,一旦机缘到了,成功就会自然降临在这样的人身上。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追求急功近利而不择手段,违背原则,丧失本心,是失去自我的表现。也许他们比很多默默努力地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这种所谓的成功,是遭人鄙弃的。历那些曾风光显赫的*臣贼子之所以留骂名于千古,莫不如此。当今那些靠潜规则,靠一“脱”成名的所谓“星星”们,不管日后演技如何飞长,即使他们华服拽地,恐怕观众眼里看到和心里想的始终难以一致吧?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是为坚持做洁身自好的自己;魏征面对天子痛陈时弊,是为坚持做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自己;李白不愿俯首低眉侍权贵,是为做一个率真有气节的自己;穷人不食嗟来之食,是为做一个有人格尊严的自己。古往今来,那些坚持理想,坚持信仰,坚持自己位置,坚持做好本分自己的人,都留下了美名。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谁更重要的选择上。星空固然很美,但如果成为一颗拖着不怎么干净的长长尾巴的彗星,人们就要叫它“扫帚星”了,那是倒霉的字眼,不太光彩。脚踏实地的人,也许最终平凡,但活得干净,活得真诚,活得自在和坦然,那也 是令人赞赏的。他们坚持了自我的本分,真真实实地做好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一生想做什么,一生可以做什么,从现在起应该怎样做?然后就为了自己的目标前进,不一定非要成功,但一定要做到尽力。因为他们懂得,正视现实的基础,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人生的过程才会既有憧憬的美好,又不至于每一步下去会踏空。
做好自己,为官者要知道权利是人民赋予你的,不可滥用于个人敛财牟利坑害国家坑害百姓的武器。做好自己,为商者要懂得商业道德,不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巧取豪夺祸国殃民。
做好自己,公众形象要知道人民爱你捧你,你必须具备人民爱你捧你的品质与能力。
做好自己,草根百姓要知道为人妻为人夫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应承担的责任,自自然然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所选材料是个寓言故事。审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材料的寓意,既不能因为猪的形象不好,就批评它好吃懒做,没有理想,也不能批评鸡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既不能只说要做老黄牛,也不能光讲要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

注明:第一次月考分工为7题:刘丹 郭亚秋 8题9题:宋君华 18题:刘福明 19题:李莉
20题:马天姿 作文:万晓丽 荣建奎 ;第二次采用抽签形式,但本次考试监考人员不齐,
所以执行轮流分工的方法。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相关文章:

2022年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2022-04-28 20:18:40

高一化学必修二习题人教版及答案2022-04-28 19:22:16

高一化学必修二题目及答案2022-04-28 19:22:10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2022-04-28 19:22:08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化学方程式2022-04-28 19:22:07

高一必修一化学的计算公式2022-04-28 19:22:05

高一必修一化学课后答案2022-04-28 19: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