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2022-04-28 14:51:23 高一 我要投稿

2022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名句填空(15分)
1.(1)淇水汤汤, 。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3)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
(4) ,哀民生之多艰。 (5)亦余心之所善兮, ____ 。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7) ,谣诼谓余以善*。 (8) ,池鱼思故渊。 (9) ,长路漫浩浩。 (10)羁鸟恋旧林, 。 (11) ,依依墟里烟。
(12)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课内文言文知识积累(10分)
2.(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B. C.芳菲菲其弥章。

D.
(2).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 )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
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乐
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
用语气词“兮”字。
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
了“风”“骚”的传统。
三、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4―6题。(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
李远,字万岁。幼有器局,志度恢然。尝与群儿为战斗戏,意气雄壮,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
郡守见而异之,曰:“此小儿必为将军,非常人也。”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旨趣而已。
魏正光末,天下鼎沸,贼胡琮侵逼原州,其徒甚盛。远昆季率励乡人,欲图拒守,而众情猜惧,颇有
异同。远乃按剑而言曰:“顷年以来,皇家多难。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有异议者,请以剑斩之!”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乃相盟歃,遂深壁自守。
太祖见远,与语悦之,令居麾下,甚见亲遇。太祖谓远曰:“孤之有卿,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岂可暂
辍于身。”除大丞相府司马。军国机务,远皆参之。时河东初复,民情未安,太祖谓远曰:“河东国之要镇,非卿无以抚之。”乃授河东郡守。远敦奖风俗,劝课农桑,肃遏*非,兼修守御之备。曾未期月,百姓怀之。
远善绥抚,有干略,守战之备,无不精锐。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敌中动静,必先知之。至有事泄
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
尝校猎,见石于丛蒲中,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就而视之,乃石也。太祖闻而异之,赐书曰:
“昔李将军广亲有此事,公今复尔,可谓世载其德。”
时太祖嫡嗣未建,明帝居长,已有成德;孝闵处嫡,年尚幼冲。乃召群公谓之曰:“孤欲立子以嫡,恐大
司马有疑。”大司马即独孤信,明帝敬后父也。众皆默,未有言者。远曰:“夫立子以嫡不以长,《礼经》明义。略阳公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为嫌,请即斩信。”便拔刀而起。太祖亦起曰:“何事至此!”远乃止。于是群公并从远议。出外拜谢信曰:“临大事,不得不尔。”信亦谢远曰:“今日赖公,决此大议。”(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七》)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郡守见而异之 异:奇特
B. 正是忠臣立节之秋 秋:时候,时机 C. 岂可暂辍于身 辍:停止,离开 D. 远善绥抚,有干略 绥:安抚
4. 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李远“有器局”和“善绥抚”的一项是 ( ) A. 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
B. 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 C. 军国机务,远皆参之/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 D. 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于是群公并从远议
5.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李远幼年时就很有器量,和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他指挥起来从容不迫,气势雄壮,符合行军布阵的
方法,郡守看见后便觉得他与众不同,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B. 魏正光末年,天下*,贼人胡琮率党羽进犯原州,李远兄弟打算率领乡人坚守原州,可是众人疑惧,
意见分歧很大,李远晓以大义,软硬兼施,于是众人一起歃血盟誓,从此加高壁垒坚守原州。
C. 李远能文能武,既善于治军又精于理民;读书,并不寻章摘句;射箭,准而有力,有李广之风;理民,
安抚教化,恩威并重,所以深为太祖倚重,把他看成左膀右臂。
D. 在为太祖立嗣的问题上,李远不怕得罪大司马独孤信,据理力争,坚持立有德行的长子为继承人,得
到众人的一致认可,就连独孤信也认为李远做得对。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旨趣而已。(3分)


(2)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3分) 。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6分)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 7.下列对原诗有关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写出了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
B.最后两句写老兵做好饭后下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C.语言质朴,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运用白描手法,着重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心理,环境描写只是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
8.请你概括这首诗的主题。(3分)
(三)名著阅读《红楼梦》(7分)
9.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两项是:( )( ) (3分)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
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
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为了展现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
曹雪芹构建了一种精致细密包容广大的布局方式,即网状结构方式。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
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E.《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
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 10.简述《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故事。(4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20分)
独坐夕阳里
郭 枫 薄暮时分,独坐在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在空旷静寂之中,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 天气新晴,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夕阳,挂在脱尽了叶子的凤凰树上,许是奔波了一整天的缘故,光线里已经没有了热和力,却充满了梦幻的色彩。整个操场,黄橙橙、亮晶晶,像撒上一层金沙似的。天上云霞更美,空气的每一个粒子,都染上了颜色,跳跃着,流动着,分秒之间便有种种奇妙的变化。华丽的金、鲜明的橙、酡醉的红、神秘的紫„„从夕阳的中心向四外荡漾开,幻化成一片绚丽的异彩。可是,每一种颜色都带着黄蒙蒙的底子。这种黄,像秋叶一般的冷艳,也像秋叶一般渲染着浓郁的落寞;整个大地,整个天空,都笼罩在这奇瑰的光之网里。 夕阳真美!美得多么令人心悸。 安谧的校园,被暮色浸透。细柳、扁柏、小池、曲径„„一切都蒙上凄迷的调子,带着些凉薄的意味。独有一圃大理菊却盛放着,蓊蓊郁郁地开出一片花海。在沉沉的夕阳影里,鲜明极了。那些硕大的花朵,每一朵都像一团火球,逼近去凝视,火球中含蕴着生命的烈焰,让人有灼热的感觉。花朵的颜色缤纷:粉白色的那种固然娇媚,深紫色的那种固然艳丽,不过,有一种橙红色的更让我喜爱。这种花,也不知道每一朵是由多少花瓣组成的,但见一圈一圈的花瓣,密密地排列着;中心是耀眼的赤红,向外层展开去,花瓣渐渐变大,颜色渐渐变淡,最外一层,乃变成明亮的橙黄了。花瓣,毛茸茸的,闪着丝绒般的亮芒;却又透明得像玻璃似的流转着夺目的晶莹。 这一圃大理菊,怎会开得如此茂美呢?也许,这就是春花对生命的讴歌吧! 散步在花径上的女孩是谁呢?十七八岁吧,还正是白色小马般的年龄,春云初展般的面容,却偏爱拢
起一绺闲愁,轻锁在眉峰上,她有时低头寻思,有时向天边凝望,是在想什么,还是在期待什么?是要一
个多彩的梦,还是要一个灿烂的明天?她的眼睛闪动着光芒,小小的唇紧闭着,倔强而高傲,绛色的夕阳
映照着她红润的面庞,夸耀着一个蓬勃的生命。晚风吹拂,飘动着她的头发也飘动着她的衣裳,她轻盈地
漫步在花径间,好像踏着无声的旋律在舞蹈!
她是谁?这不必追问,她是青春的形象。
太阳沉得更低了,已敛尽了光芒,红通通地,像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它被淡蓝的暮云烘托着,庄严
而祥和地步向沉静的世界。
白昼即将尽了。
大理菊仍热情地燃烧着。 女孩还留连在晚霞中。 独在夕阳里,在朦胧的光影中,我的心灵却被眼前的这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启发得清朗了。 觉察到么?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有其相似的一面。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正当中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渺小如花草,当其默默地钻出地面,平
凡的样子,虽不能邀得人们的一顾,但在生命力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人,
谁没拥有过可傲的青春呢?可是谁也不能扭转那自然的大手,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然而,我们又何必遗恨?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么?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疯狂么?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现自己的热爱,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独在夕阳里,昼和夜的羽翼同时覆盖着我,我感到昼的光明也感到夜的阴暗,感到时间的短促也感到生命的无限。恍惚间,我已不是我。我,和那些花草,那些树木,那流荡的云,那吹拂的风,是同样的存
在。紫色的雾升起了,包笼了所有的形象。一切,渐渐地模糊,渐渐地不见。
11.为了说明“今天的黄昏极美”,作者描绘了哪几幅图画?(4分) 12.作者在开头写到“我感觉今天的黄昏极美”,请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6分)
13.文中画线句子说“我的心灵”被“启发得清朗了”,从文章内容看,你认为作者得到了哪些启发和感悟?(6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恍惚间,我已不是我”?(4分)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10分) 15.请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和(2)题。(4分)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作为一个中学生,你捧起语文课本,也难以发现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气象万千的自然美,异彩纷呈的社会美和琳琅满目的艺术美。
(1)填入文首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名言是( ) A.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B.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C.契诃夫说:“美不应当美在天然上,而应当美在灵魂上。” D.爱默生说:“我们必须随身带着美,否则就找不到美。” (2)填入文中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③你面对“断臂维纳
斯”只能_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16.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3分)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目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17.补写下面散文省略的内容,要求连续使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3分) 孩子:妈妈,小草哭了。
妈妈:孩子,那不是眼泪。那是 ,那是 ,那
是 。
五、作文:(70)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每天都生活有阳光雨露陪伴的日子里,往往还会被各种磕磕碰碰所包围,以至
于在心灵上形成一种潜在的阴影。从此以后,许多人就难以走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其实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将思想的阴影冲破,没有挑战自己的勇气,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世界啊。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走过心灵阴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
话题范围之内。②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③立意自定。④文体自选。⑤自拟题目。⑥不少于800字。

《2022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2022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相关文章:

2022年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2022-04-28 20:18:40

高一化学必修二习题人教版及答案2022-04-28 19:22:16

高一化学必修二题目及答案2022-04-28 19:22:10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2022-04-28 19:22:08

高一必修一化学第三章化学方程式2022-04-28 19:22:07

高一必修一化学的计算公式2022-04-28 19:22:05

高一必修一化学课后答案2022-04-28 19:22:03